布列颠之音原名:British Sounds,又名英國之聲
老康米了。和68年比现在看起来vociferous的左翼也简直是费拉不堪🌚。
戈达尔的政治电影可不是单纯对着画面把自己急切要表达的东西全部说完那么简单。他用冲撞的音轨、争吵一般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尤其播音员那段最有意思,统治者的内心声音被放大,而工人之间的交流和觉醒只能小声低语,是很直观又很幽默的表现。有些地方甚至有些巨*的感觉…
剥削、女权主义、影像声音的冲突..... 疙瘩用一种直白但极具实验精神的方式探索着“电影****”,而影片中的一切似乎都在如今重演,而高达已无力再作此种批判,历史留下的一卷卷胶片告诉我们**。
比较罕见地在戈达尔电影里看到如此“连贯”的强度。
#CineL 太好看了…太好看了…满脑子都是和Joyce拍的avantmai
the struggle between images and sounds
alienation techniques; experimental; new wave; conflict between sounds and images; political propaganda. 太有趣了,很奇特的观赏性。不是为了一种entertainment,而是去反思现实的有具象意味的问题,比如,自然的acting又是如何?****下的女权?
全片都围绕着“分离”和“辩证法”拍摄。但此处还存在图像和声音的分离:图像和声音之间的不同步被人为地抹除,疙瘩则打破幻觉,当声音被图像切断后它仍然在“声外”进行,再次返回声音时我们得到的只有断裂;或者图像是欺骗性的,声音是揭露真理的,福特式生产线的画面被不断地刺儿的工作声入侵,强调生产制度的异常;图像还可以是救赎的,它记录现实,然后声音揭示出****下女性地**真相。
争议性已经从内容本身外溢到视*制作:一、男女声叠话部分怎么配字幕?二、片名为什么要选用另个名字:See You at Mao ?
高达常见的一堆画外音,拼接啥的,**象征性的画面,仿佛是五月风暴声音的汇总,他想**么,那些听着披头士的群众,想**么,他们最后对****投降了么,我确认不了,但他们对**这个话题本身,无疑兴趣很大,所有的表象都如影片里那样,留给观众了,五月风暴,可能和朋克运动一样,本身啥也不是,但是这种啥也不是,给后面一二十年的欧洲电影,留下了丰富了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