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窝子
看完了李娟的《冬牧场》,来看这个纪录片觉得好多的画面都好熟悉,用羊*搭的羊圈、烤馕、放羊、路过的牧人一起喝茶~觉得这样的生活原来依然存在啊,很真实。这里面的生活比李娟描写的已经好了很多,因为有水可以喝,有电视,甚至还有红砖房,但是依旧是非常的艰苦和孤寂的,能够苦中作乐是一种态度。
很佩*李娟,可以把这么残酷乏味的生活写的津津有味。
冬窝子的现实版,跟冬牧场书里面的几乎完全能对上,不知道是导演有意剪辑的还是每一户牧民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冬窝子的草是免费的”
可考虑把旁白去掉 让一家人自然发生 效果会更好一些
听完《冬牧场》哔站顺便又推了这个纪录片我就看了。书里提到的用羊*搭建的羊圈,马口罩,冬窝子,冬宰等之前没听过的名词,通过这个片子一下有了具象。很佩*李娟能在这苦闷的生活里捕捉到那些有意思的细节。听书的时还在想如果年轻人都不愿继续过这种生活,那游牧传统就消失了。这个片子没什么苦中作乐,非常直白地记录了艰苦的游牧生活,我觉得游牧传统还是尽早消失吧,除非将来有足够的补贴或新的技术让牧民在拥有更高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继续游牧。我相信如果有得选,绝大部分牧民还是愿意一年四季住在有水电供应又干净敞亮的房屋,过定居生活的。片子最后指出西北部土地贫瘠,水资源不够丰富,种植牧草不一定能提供充足的食物给越来越多的**。况且那些完全不会汉语或者汉语不够好的牧民在城镇也许会有找工难的问题。似乎这种生活方式还将继续
厨房的铁锅土灶,角落里装粮食的化肥袋,被单上简单的花纹,傍晚家中昏暗灯光下的闲聊,干农活时佝偻着的腰,清理羊下水剁羊肉时的动作,等着晚上六点后再开电视看天气预报的习惯,一切都让我对几千里之外的哈萨克人生活感到亲切。除了生活的环境,讲述的语言,还有主要的营生不同,他们和我的家人是那么相似,牧羊人商量着给羊用多少药合适时的神情,与我外婆考虑要给地里打多少**时一模一样。
将书里的场景变成了画面,更加形象的认识到冬牧场
简**淡的生活,手机、微信、电视、定居点...现代化的进程给牧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改变,希望是向着好的方向
积雪皑皑上棕灰色的绵羊🐑像被人精心设计好,整齐而有力地规整泼在草原上
多少人是看了李娟的《冬牧场》后来看冬窝子的,我也是其中一员。书中的语言在现实中有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