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誓言又名Fragrant Vows。2001年剧情类型片,创作于中国大陆地区,具有汉语普通话语言版本。由王晓棠执导,并由王晓棠、王振贤任编剧,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蒋文良、戴宏民、戴佩华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
1947年的一天,21岁的国民党军官丁嘉尧和勤务兵何福祥上街时,被一阵优美的歌声所吸引,那是丹麦民歌《只要心儿没有老》,唱歌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她的身边还围着一群孩子。丁嘉尧着迷了。于是,他常常去找这个名叫黄小兰的姑娘,两人之间萌发了爱情。一年后,丁嘉尧随部队撤往台湾,他和黄小兰从此天各一方,一别就是52年。 2000年夏,丁嘉尧携儿子、儿媳和孙子回到家乡**,考察投资办厂的事宜,并试图寻找黄小兰。在沿长江考察途中,丁嘉尧终于获悉了小兰的消息,他激动万分。得知丁嘉尧从台湾回来,一群家乡在台湾的老朋友 赶来相聚,这时,随着丁嘉尧小孙孙的口琴声,那首优美的丹麦民歌再一次在长江边响起,而丁嘉尧离小兰也越来越近了……
——剧情是在两岸“三通”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台胞丁嘉尧携子、媳、孙儿回到了久别52年的**,一是为回大陆投资,更主要的是为回苏州寻找52年前的未婚妻黄一兰及当年给自己当勤务兵的“小兵”。在整个寻找的过程中,一直用丁嘉尧与黄一兰年青时的恋爱故事为由头,通过老人回忆的方式慢慢展开。——看片子的时候我不止一次落泪,可现在却无法回忆起到底是哪一个细节哪一个片断让我如此动情。也许一部好的影片与好的书法一样,是靠浑然一体的风格来打动人的。
——片子的结构很紧凑,里面埋下了“黄玉兰花”、“落花生”、“口琴伴奏”、“外国民歌”等多个与故事相关的引子,一会儿拉出一段让人感动的回忆,一会带出一个与之相关的情节,这样整个故事讲起来就不觉平淡,做到了以情感人的效果。台词中不时的冒出主题句,比如说,中国人,就要挺直脊梁。——导演在主题句后还常常加一些渲染的镜头,比如船在水面上航行,河水滔滔,船的扶栏,再配以高昂而激越的音乐,使这个小故事后面透出的大问题得以深化;再有一处就是在丁嘉尧得知一兰在前一天去世的消息后,连续的使用了几个在场人物落泪的镜头,也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应该说在表现手法上是刻意的用了些功夫的。
— —五十年代耀眼的电影明星王晓棠,在电影《芬芳誓言》的首映式上,再度成为手捧鲜花的焦点人物。由她任编剧、导演的这部纪实风格的影片,以感人至深的情节,让观众噙着泪花为她鼓掌。——如今,一部电影让观众流泪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赚取人眼泪的言情剧实在太多,而人们的泪腺再发达,也经受不了一而再、再而三的**。
——片中,阔别家乡五十二年的海外游子丁嘉尧,曾经对救他一命的“小兵”许诺:“如果我将来见不到你,我将永不回南京。”他在古稀之年依然恪守自己年轻时立下的誓言,使人想起我们民族亘古有之的“尾生抱柱信”的美好情*。——曾有睿智的读书人断言:读李密的《陈情表》不落泪,必定不是孝子。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不落泪,必定不是忠臣。
没有一个人有演技,没有一个人会说台词,全部跟小学生背课文一样,女主一张口的做作就令人发呕,这种片子也能提名,中国电影奖项真是无地自容。
应该是高中时某个暑假在家宅着,那段时间刚好改数字电视,家里没装,只能播有限的几个本地台,其中一个台每晚都会放一部国产片,于是那一晚就看了这个片子。具体内容、具体演员的长相都不记得了,但却清楚记得当时看完的那份感动。
没想到2001年还拍的出这么不自然的片,而且还能获得国家级的电影奖,可见百花奖水平真够水的呀
虽然是王晓棠编导的,但是真心不咋地。
小时候看过。剧情到现在还记得。白色玉兰花刺绣,蓝色的缎面。
24年春节金门翻船**让我回想起了这部电影,顺便过来看下豆瓣这片子的评分。意外发现居然有同一个钢鼓乐团的同学Sofie。我好像是5年级那会儿
…面对这个片子能获大众百花奖,我只能说选对内容比内容更重要。
首映去表演钢鼓看的!今天别人说“口吐芬芳”的时候想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