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草又名Drifting Weeds、Floating Weeds、Ukikusa、Ukigusa
歌舞伎艺人岚驹十郎(中村雁治郎 饰)率领他的剧团来到志摩半岛的小镇,早年间他曾来此演出,并和当地的女子阿芳(杉村春子 饰)结合生下一子。多年来,他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忘接济阿芳母子,虽然欣喜儿子阿清(川口浩 饰)的成长,却不愿让他知道这层父子关系,只以叔叔的身份陪伴在他的左右。 剧团长时间驻留小镇,生意也从最初的火爆变得萧条。纵然人心惶惶,驹十郎却仍不愿带团离开。驹十郎在剧团的**寿美子(京町子 饰)某天终于得知隐情,且恨且妒的她怂恿年轻女演员加代(若尾文子 饰)去**阿清,谁知两人却一见钟情……
小津安二郎晚期六部彩**之一。1.首次接触小津,总结形式特点:离地3英尺略带仰拍的榻榻米视角,固定机位,限制演技,剪辑均用硬切,无特写;2.配乐和构图极美,色调明媚清丽;3.感情描写细腻真切,看得泪奔;4.最爱的细节:隔雨吵架,接吻时似有若无的叮咚乐,莫名飘落的碎纸片,候车室点烟风波。(9.5/10)
凡提及小津爱红都会举例**水壶**收音机。可为何几乎从未见过更大面积更具画面主宰力的**旗帜、**西*、**连衣裙、甚至安东电影那样的一整面的**墙壁?其实以涉红物件的大小比例,以及与整幅画面的方位关系来看,小津用红的美学理念更接近于中国书画的用印……https://***.douban****/people/hitchitsch/status/2645876356/
少见的暴烈和**,充满戏剧冲突,对谈的镜头热度十足又平静。蓝天,暴雨,蝉鸣,火车鸣笛,窗边的风撩起发丝,这些竟然就是夏天。团长对戏子的鄙夷未必不出于自身,剧团也像个家庭,最后依然是分别。
小津天生为诗人--时光的声影在光河中漂浮不定,忽明忽暗的浮草在寂静的白夜哭泣。
看之前完全想不到这部电影的戏剧冲突这么***几处还真是令人震惊(比如那场雨戏)。不过作为女性我看完是挺不舒*就对了,虽然我很明白当时女性的地位就是那样
在小津作品中罕见的大雨,黑泽明式的大雨,在人物身后的门外形成一股雨帘。小津的影片通常游走在的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的边缘状态,而《浮草》则完全滑向古典主义,它以自然状态暗示着冲突的爆发,在那一刻,或者至少在那一刻,影片重新发现了语言的功能性,取代了前半部分的确认性寒暄。 很可能,除却它的定镜低机位之外,整部影片都是非小津的(如果我们仿照里奇和施拉德将小津后期的作品视为作者崇拜的话),通常情况下,人物没有过去,而是朝向此在,或未来**(例如女儿出嫁的那一刻),但《浮》则朝向着一种解体性质的回溯,中村雁治郎不是笠智众,他恐惧着家庭的形成而非家庭的解体。被开启的裂痕几乎是性别之间的角力游戏——**与被**的性/权力游戏是其前提,当我们回看影片开场的空镜:灯塔与信箱之时,它们就将呈现出性意味。
感觉彩色有声版比黑白默片版好看,红橘两色实力抢镜、色彩设计超棒;小孩的存在感变弱,增添了其他团员们的生活状态,群戏中各人物个性展开;撩汉对骂认亲的处理在小津作品序列里算是很情感外露的;父与子两条线的呼应,是个关于“陪伴”和“离别”的寂寞故事。(雨中对骂调度被《记我的母亲》学去?)
2024-4-26三刷@资料馆;较旧版添现代气息,用色鲜艳,戏剧冲突如此强在其作品序列中不太多见。“天蓝得忧伤”与“你寂寞吗”互为对照,艳丽明朗之下不无沉哀——人生总是会离开,最终会原谅,一种看透世事后沉静地接纳,不无悲哀,但也欣然于生命的湍流静流;无比美妙的空镜,楼梯联结着上下空间,走廊过道见证着人来人往,**(水壶)的点缀和背影特写,转场时空镜里的动静,正像归来与出发的轮回,永恒的光景,如阳光和大雨,如静默洒下的碎屑。
生活中不存在确定性,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庶民的命途更是如飘忽的野草。幸好每一次变化、每一次离开都提供一次新的开始——前进的契机和可憧憬的未来。情感的交流、碰撞、冲突以及融合就流淌在那些一次次(相向或同向的)端坐和互相对视中,也流淌在严谨精致的画面构图,精心安排的空镜和环境中。
小津奋起無字碑,一碑拍死东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