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Popiol i diament / Ashes and Diamonds
时长:103分钟
上映时间:1958-10-03(波兰)
类型: 剧情 战争
语言:波兰语
地区:波兰
导演: 安杰伊·瓦伊达
演员: 兹比格涅夫·齐布尔斯基 夏娃·克尔齐塞夫斯卡 瓦克劳·扎斯特泽金斯基 亚当·帕夫利克夫斯基 博古米尔·科别拉
更新时间: 01-06 19:00
资源状态: 可播放
简介:马切克是一个右翼组织的**,他奉命要**波兰的党组书记,可是在他居住的旅店,他邂逅了漂亮的***员,并且爱上了她,在这种炙热的爱情火焰让他开始怀疑自己任务的合理性。虽然他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在逃跑过程中还是被警方击毙更多>>
灰烬与钻石原名:Popiół i diament,又名Popiol i diament、Ashes and Diamonds
马切克是一个右翼组织的**,他奉命要**波兰的党组书记,可是在他居住的旅店,他邂逅了漂亮的***员,并且爱上了她,在这种炙热的爱情火焰让他开始怀疑自己任务的合理性。虽然他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在逃跑过程中还是被警方击毙
印象最深是丰富的影像层次。酒馆中的**计划,宴会上的灭火器混乱,死在凶手怀里,背后是庆祝波兰解放的**绽放。疯疯癫癫的小人物,戴墨镜因过去常在下水道,下水道里倒悬的耶稣,内心斗争时身后的白马,纷飞白床单上的渗血,挣扎着在乌鸦盘旋的无边垃圾场上死去。这个**无对错,灰烬之下有钻石。
看了一半,非常佩*瓦氏走钢丝、把握尺度的精准。想起一个笑话: 二战结束后一个波兰农村老太看到街上贴着的照片,就说像自己的外甥。 别人训斥她:瞎说什么,这是***同志! 老太:他是干什么的? 答:他赶跑了**。 老太急切地问:他能不能把****赶跑啊?
#重看#4.5;不惟三部曲里艺术成就最高,且与前作呼应;“战胜”后才出狼窝又入虎*,国破山河恨别惊心,灰烬**之上如晨星闪烁的钻石清辉,寄寓微茫希望的爱情之光(姑娘开了美如画的窗,天光直贯天顶澄明);突现的白马,璀璨的烟火,群鸟的悲鸣,踉跄如《筋疲力尽》的结尾。
9.2/10。①反抗组织刺客马契克和一同伴刺杀工人党新的地区书记斯祖卡的多线交叉凶杀案,主要聚焦于刺客、书记、**人士、百姓等同在宾馆的****内的**暗流汹涌和最终爆发。②二战结束却又被苏联掌控,波兰不知去向何方,因此情节上弥漫着对这种同胞自相残杀感到迷茫的氛围,不管是文本上近乎俄狄浦斯的凶杀(如:斯祖卡逃走的儿子是反抗组织成员,和马契克年龄相近;马契克和斯祖卡皆品德良好;被凶杀后斯祖卡抱着马契克)还是影像上破败的**置景和倒挂的耶稣皆是这种氛围的渲染与体现。③灰烬是糟糕的大环境,钻石是大环境中闪耀的爱情与人性。④**斯祖卡那段前景凶杀后景放**的景深镜头甚妙,反衬出了迷茫。⑤高水平的典型黑色电影式低调打光和暗调摄影。⑥作为传统情节剧,叙事节奏较平淡;大量使用景深镜头和仰角作用不大。
瓦伊达"战争三部曲"终章。1.战后的波兰,自相残杀又起,依然充满无尽苦难与迷茫的前途。2.英年早逝的齐布尔斯基获"**詹姆斯迪恩"美誉,*跚穿过原野的死亡之舞呵!3.**中倒悬的耶稣,想及[地下]。4.吧台上的杯中火焰,烛照出纠结的内心。5.伴着喜庆的**,斯楚卡猝然倒向刺杀者怀中。(8.5/10)
马契克这个角色太有力了,外貌特征和性格互为表里。还不时地表现出17岁应有的幼稚和冲动,实际上完成了斯祖卡儿子的角色
4星半,前半部分《游戏规则》后半部分新浪潮,波兰战后的一片倾颓**,倒挂的耶稣**。钻石化为灰烬,糟粕被当成了钻石。苏维埃政权的随之入侵。依然是瓦伊达一贯的主题:被体制异化者的觉醒与毁灭。无论是深焦摄影还是场面调度可见:瓦伊达擅长从美国电影中进行借鉴,但他并不是一个“作者”
8/10。瓦伊达也曾是非***的地下组织成员,对这个公然**的主角以魅力难忘的人格塑造暖味肯定了非****的抵抗运动。巴**式**场景犹如战后波兰人灰烬烧伤的精神迷茫。对暴力和死亡疯狂又华丽的渲染:倒在教堂门口的着火遇害者,点燃酒杯追忆逝去战友,倒挂耶稣像,与烟火形成巨大的悲剧力量。 @2014-04-30 00:58:45
瓦伊达第一次转型作品,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转向美国黑色电影与黑帮片;旨在“表达强烈的情感”。剧作集中在****中各方政治势力的暗战。问题在于理念先行,又过分强调其中概念化的题旨,前半部很不错的惊悚片气氛在后半部散了架。机位较低,画面结构比较精细。倒挂的耶稣像、白马、欧洲胜利日的**
稍显做作,疲乏说教。相比皱着眉头的瓦依达,更喜欢灵机一动的扎努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