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原名:Jour de fête,又名Holiday、The Big Day。1949年喜剧类型片,创作于**地区,具有法语语言版本。由雅克·塔蒂执导,并由雅克·塔蒂、**·马尔凯任编剧,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盖·德孔布勒、雅克·塔蒂、保罗·弗朗克尔、圣·雷利、缅因·娃丽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于1949-05-04公映。
描述一个巡回展览会来到小镇,镇上的邮差阿叔穿上皱巴巴的制*和尺寸不合的大码鞋子,并踩上他那古董老单车,跟着热闹的人流去参观。他在展览会中偶然看到了一部关于美国邮政如何进行业务高效训练的影片后,觉得**启发,便异想天开地模仿起来,开始将他的邮递*务加以现代化。当然他的唐吉诃德式的天真在实践过程中闹出不少笑话,在经历了一番冒险带来的奇遇之旅后,他只得回到小镇上继续那平淡枯燥的生活和工作。 **喜剧大师雅克·塔蒂的**作,与他后来的几部力作一样,几乎不用对白,只有**自然的声响,加上凭演员的出色肢体动作和表演出彩。影片一如导演后来的作品,拿与周边世界格格不入的人物作为主角,用意在于抨击物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给人类带来的不协调,对文明的进步和制度化的生活是否能给人类带来便利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导演塔蒂有**卓别林之称,因此影片中笑料不断。
其实挺好,不过还不是Tati的杰作...
早期的塔蒂还没有那种装置艺术的冰冷精美和动作僵硬仿佛机器的人物,只有对市井生活充满热情的观察和纯粹的欢乐。
塔蒂喜剧的幽默总是不求捧腹止于莞尔,且总在细微处闪现,稍不留意便极容易错过。本片前半段像是一直在为后面做铺垫,到后半段方始发力,“美国风格”的送信段落足以使人开怀。其实,片中邮差送信方式的变化何尝不是塔蒂喜剧手法上的变化,前面采用的是纯正的塔蒂法式幽默,后面采用的好莱坞式的搞笑。
塔蒂能把电影拍出动画片的感觉真是妙人
餐馆主提前挪花防旗杆落,斗鸡眼锤子总*左,小孩互相抱着往邮筒投信,美国的直升机先进送信,自行车打电话,切肉把鞋子包裹切了
7/10。含蓄谴责了二战后美国政治经济入侵,弗朗索瓦通过电话中吼出指令把两位美国大兵赶出乡间马路,骑自行车快速赶超**的段落都是一种美国式效率的戏谑。单调例行公事与狂欢鼓舞之间的对照涵盖了塔蒂所有作品,山羊吃电报、屠夫砍邮包、手拿神甫敲钟的绳被吊到半空、蜜蜂*扰割草工等喜剧夸张浓烈。 @2016-05-01 01:44:22
看塔蒂让人心情好上一整天!<3
对眼工人,串房,变形单车,看了段“美国邮差”电影又在马戏团的调教后开始“美国式”的速度送信,甩邮包,急刹车,跟在货车后当个人工作室,骑车超过专业人士,高喊"速度速度",最后坠河;还是和老**一起坐悠闲的马车回城有意思,暖暖的阳光,谐趣的配乐,很多的桥段都被后来的片子模仿致敬。
雅克塔蒂的乡村邮差受**之后的效率美国化以及比他后来的那些经典电影说了更多的**话……那台名副其实的“自行车”上怀疑骑着一个隐形人!
《节日》诞生于一个新***轫的时间点,默片**的杂耍和肢体喜剧早已不流行,二战更是以残忍地手段展现了现代技术有多大的摧毁力。塔蒂的长片**作里便表现出感伤情怀。他的喜剧相较卓别林或基顿而言更依赖于工具,全片的笑点集中在邮递员和他周边日常但已显老派的工具之间的互动上。未来还未来临,他却已经显得不合时宜。所以与其说电影揶揄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化发展,不如说它早已明白这一切不可避免,所以最后一次对这种单纯美好的小幸福进行缅怀。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多么伤感,穿着邮递员制*的小朋友还在一颠一颠地向前跑,镜头却在卡车上离他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