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吕艳婷、囧森瑟夫
唐探1900王宝强、刘昊然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黄渤、于适
老枪祖峰、秦海璐
僵尸100:在成为僵尸前要做的100件事赤楚卫二、白石麻衣
角斗士2保罗·麦斯卡、佩德罗·帕斯卡
老师,别哭董钒、王浩宇
久违了·王大闳原名:久違了・王大閎,又名Long Time No See, Mr Dahong Wang
印象很深那个因为龟裂而修复的机器弄得墙和原来人工做的巨大区别。好就是好嘛。无须更多言语,但是你画完了有进去看看你设计的建筑吗?这很重要。喜欢其中一位老师说,他的设计是白馒头的甜味。不是小孩子就可以懂得品的。他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方案有柯布的感觉,要是修他的就好了。
7。高光的青少年时期与曲折的职业生涯,一个艺术家站在**前面的悲剧/一个拒绝被政治当枪使的中国式文人。B站打码又消音,双重讽刺。国父纪念馆原方案图真的美,立面遒劲的一撇一捺。登月纪念碑若非因了“中美断交”建成,不知是否有机缘与贝聿铭一见高低。女声养耳。
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不让外借,站着看完
2019-12-30,好就是好,但受访嘉宾说好才是真的好,所以又拍成一部捧臭脚片,建築師雜誌 ****://***.twarchitect****.**/2006.10/A2-7.htm;https://treesmusicart.wixsite****/nnff2017/the-family-in-the-valley;好电影也是,不解释,好看就是好看~
现代建筑的中国实践,可惜在对岸也屡屡遭遇挫折。好在留下的作品,足以影响使用的人。南港史语所是王大闳后期的作品,我很幸运地在楼里呆了几个月,但当时并不知道建筑的设计者是谁。只是记得在四月份的一个傍晚,我捕捉到从侧窗射入走廊的阳***过一个水瓶的折射,产生非常微妙的光影效果。我现在知道,**与建筑之间这种相遇方式背后有设计者的巧思。作为使用者的我,在那一刻与王大闳先生相遇。
“当时他把第一版的图给***,***给了他一张太和殿的图,他回不喜欢,国父是**满清的,我们不能用清朝的太和殿去纪念他。”
这几天想去红点看王大闳纪念展但就是迈不出脚。 印象深刻的是有个特写镜头问及他对于他建筑的解读是有何看法,他紧紧抿着嘴巴没有说话,沉默了很久。 想起杉本博司在《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一文里谈及的,建筑师可以抵抗现实到何种程度,就能证明自己是何等一流的建筑师。建筑物是建筑的坟墓。
台湾第一代建筑大师的传记片,轻传记而重建筑,很符合王大闳先生的行事作风。面对政治强权,大概也只有末代**才有一线不改的底气。有些建筑投入使用了几十年就被拆除,不知道王老师心中作何感想?
摄像和相片确实不一样啊,而且拍了不少书上看不到的部位。很多细部做的确实非常可爱。但嘉宾们吹捧得太厉害了,而且说的话都没有干货。
书+电影,工作几年之后再看,读书时喜欢的建筑师现在已经不喜欢了,但王先生的震撼与启发一如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