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起炉灶之耳仔痛原名:另起爐灶之耳仔痛,
当「家」指涉着一个特定的地点却又同时是失落的地方,在不断飘荡的生活中,如何形塑「认同」的可能性,亦或是其限制性。本片结合了实验和纪录的手法,立基於香港人的个人经验,深入探讨**议题。藉由许多非传统的近距离私密访问,导演尝试去发掘人民自身与政治之间的关连性,并不断对照着国家地位丶人民认同以及後殖民的种种现象。片中穿插着导演自身的画面与声音作为串接,使创作者本身也成为被拍摄的客体,呈现出被摄者的沉默以及心中两难的抉择。
不是有了希望才坚持,是坚持了才有希望,加油。
很適合當下去回看的一部,搭配二十年後的一篇訪談一同飲用。問題一直都困擾著,你是哪裏人? 香港有乜好?離開或是留下? 但問題的**可以不是一種,身份也不必固定。二十年前的觀察能套在當下,所以眼見情況變糟的時候,也不必震驚,種子一早已埋下。
二十年后回看,其实游静选的几个人都看得很远但是挺清楚的,而香港也一直在往预定方向走,无论上面还是香港自己的争取。看起来未来其实是可遇的,但是个人如何决定自己怎样去面对即将到来的**,却充满极具个人化的想象,这就是真正可悲的耳仔痛。
香港回归二十年。看到这部片子,感触真的很深。已经不再是一个自由的地方。又或许从来都不是。把残酷活生生撕开给人看。反抗?不存在的。**?不存在的。
說到底,文化都是建構,一切都是虛無。大可在意在意的。但切勿落入政治正確和過度解讀。瞭解一般港人想法更多,但越來越不care 了…
沒有太陽的日子里,外國的月亮也不一定特別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