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net:?xt=urn:btih:6eba519c5f81f0129560e275a45437f2659779ac&tr=udp://opentracker.i2p.rocks:6969/announce&tr=udp://tracker.altrosky.nl:6969/announce
磁力:1080p.BD中英双字.mp4
绿色边境原名:Zielona granica,又名边境无间(台)、边境炼狱(港)、Green Border
为什么2023年了还会有这种纯粹卖惨的虚假“现实主义”政宣片进电影节拿奖?更加讽刺的是全片几个视点人物,最有深度的全是波兰人,反倒是那几个难民平的跟纸似的完全就是功能性的存在
#VIFF2023 如果不是后三分一贪大求全导致主题表达越来越弱,应该会给一个更高的评分。另外过于白左的视角就像片中所讽刺的那样,总是很容易将复杂问题理想化,从而导致很多关键细节失真。在这点上蒙吉的《核磁共振》给了更好的表达。更有意思的是,这片子首映后被波兰政府**猛烈抨击,最近更是取消了对乌克兰的援助,让片尾和谐的波乌边境变成了一厢情愿的构想。
即便采用了纪录式的叙述语调,编撰的戏剧情节终究无法指涉难民的结构性困境,这让导演落入了自证的陷阱,多视角无疑加倍了细节的缺失。于是,我们既看不到高于现实的虚构人物形象,又仅能瞥见局部的假定真实,它足以引起情绪的刺痛,但难以影响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保值度很低的电影。
7/10。在黑暗弥漫的原始森林,将大批难民引入欧盟的白俄和波兰军方互相踢皮球,数万名阿富汗人、叙利亚人在边境两边循环往复,冻死、饿死,被抛尸铁丝网另一侧的**区或溺亡于森林沼泽,而两国政府也围绕难民问题互相指责,在第一个小时激烈、残酷、直击当下现实的黑白镜头和手持近特后,忠实呈现暴力和**的霍兰寻求着制度性解决方案,由此出现了难民内部、波兰军方内部、人道主义团体的差异,普通人认为放任难民流入会侵害本国,边境士兵有刁难难民、剥光羞辱审讯人道组织**者,也有内心煎药的军官,最具差异性的是波兰两名行动主义姐妹,无政府主义的妹妹不满谨慎遵循法规的****斥暴力抓捕难民的波兰边防。遗憾的是,后面着墨于波兰边防与**者相互抗衡的几个章节,主观意图明显、人物塑造扁平,结尾的乌克兰难民过境也与整体结构缺乏联结。
坐在电影院的人只是流了一点廉价的眼泪,但有人已经死了一千次。
就像导演说的那样,这片子今年三月份拍完,现在就拿出来了,是她自己最快的速度,因为不能再等了,要尽快让这个世界看到。
像是给在场的所有欧盟人脸上一记重拳
依然欣赏如此观点鲜明的电影。它不用做出超脱式的高明,也不必掩饰某些笨拙。这个时长的电影能做到从头到尾吸引***着实了不起。NYFF最后一场,阿格涅丝卡霍兰QA场。Again这个世界需要观点鲜明的电影。
***速度,赶早场奔跑,没看手机失去判断,一跟洁净管出现在眼前,本想像夏思凝那样迈过2公分高的障碍,结果却成了红毯前摔倒的柳岩。 早场也是关于波兰和白俄罗斯之间一场跌跌撞撞的球赛《绿色边境》。比赛用球是难民。导演霍卡老太太充足设置了难民、边防警察、**分子和边境居民四组人物,让“**申科和普京射向欧盟的**”,被波兰一遍遍踢回,再被白俄**回去。 故事非常流畅好看,也就没必要追求创新。相较全片展现的白波边境地域,结尾赞颂了乌波边境天堂。俄罗斯侵乌战争爆发,涌入波兰的难民不再是皮球,而是可以带着猫猫狗狗花花草草随意过境。调岗到此的边防警察抱着乌克兰婴儿说,“我从来没在过白波边境。” 那也类似《打蛇》结尾的“呢度不是钻石山”吧,可以当作告诫大家不要走线的欧洲《孤注一掷》。
阿富汗**问努卡的名字,他回答说“基里安·姆巴佩”。波兰边防军的太太想给女儿取名克拉拉或**,因为这是莱万多夫斯基两个女儿的名字。我想这些足球梗并非出于一种巧合,而是导演将这些难民比作足球的隐喻,一只被波兰人和白俄罗斯人踢来踢去的足球。前3/4的绝望和后1/4的温情,都无法抹去这些年来那肉眼可见的裂痕。这个世界还会好吗?上帝说你们别等了,没有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