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又名The Calming。2020年剧情类型片,创作于中国大陆地区,具有汉语普通话、日语、英语、南京方言语言版本。由宋方执导,并由宋方任编剧,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齐溪、渡边真起子、叶渝珠、宋迪进、市山尚三、王庆锵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于2022(中国大陆),2020-02-22(柏林电影节)公映。
林同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女性,从事纪录片的拍摄工作。与多年相处的男友分手之后,她的情绪陷入低谷。她选择自己默默面对。在内心痛苦的同时,依然保持对世界的感知和观察。随着时间和生活的继续,个人的痛楚渐渐平复。
2020年8月,入围第58届纽约电影节“主展映”
真是很平静的一部电影...能预想到很多人会不喜欢,但我很喜欢,觉得细腻之中又很有共鸣。电影讲一个刚分手的文艺片女导演四处探亲访友的旅行,很多发呆静滞的镜头,全片都非常克制和静美,只有一次听吟唱时齐溪闭上双眼泪流不止。那些生疏的客套话,多年未见的好朋友,刚失恋的情绪,尤其是陪伴父母时那种淡淡忧伤又假装悠闲的气息,让刚从老家回来的我简直像看到了自己。可能唯一超乎现实的地方就是全片明明这么现代,却完全没出现一部手**。大咖客串、**演员的融入都非常自然,有的台词像是即兴,导演很有掌控力。
和导演前作《记忆望着我》一样空洞,不注重视听技法,对话大都无意义。导演根本不想让我们了解角***主的内心和行动做了太多减法,一味是她在不同城市、空间的神游,后半小时是人与自然的纪录,真正让我回归平静的恐怕只是单调的环境噪音。用齐溪大材小用了,导演自己完全能胜任。
#70th Berlinale#论坛。影片显然是导演”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的自传,[记忆望着我]里的父母又再次出演了影片中女导演的父母,宋方找了跟自己身高体型都差不多的齐溪,表演指导大概也就是我什么样儿你就怎么来吧(不过齐溪的南京话实在有点勉强)。顺着[记忆望着我]看下来,导演已经事业有小成,交往的朋友圈也是市山尚三(片**演“宫崎先生”)、渡边真启子(出演本人)、王庆锵(出演本人)这样的大咖,作品在东京、香港上演;但与父母的关系显然已经有了变化,消除了上一部的紧张感。延续上一部的“后脑勺调度”(这个时候不由想念一下[记忆望着我]里浑身是戏的**了),但多出了很多独处的时间:在不同城市的漫游,对自然尤其是树木的沉浸式观察等等。风景很美尤其日本段落里“雪国”的部分。宋方依然在践行侯孝贤式的剧作法。
很符合片名,非常平静的一部片。这种风格可能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尤其是阅片限制太多的国内观众。但还是很欣喜国内有这样的导演,有这样大胆尝试的机会。及其生活化的背景音是神来之笔。
2.8。很可能导演有亲身经历,剧作很完整,细节抓得对,整体调性的把握符合这一类人的心境,影片让我们看出创作者的人生经验,平和、纯净,阅历不深。 齐溪的“苦瓜”脸,尬聊的对白,沿途风景展现,一些英文句子繁杂到让人想改剧本……电影在人物反复的近景和特写里推进着,她失恋了,状态并不好,周边一切都格格不入,泛泛地漂浮着,我一直被她揪着心。直到电影中段时,观众的心是等待着被创作者放下来的。我默默期待着某种爆发,或者某种深入灵魂的时刻,结果看到最后也没有等到。 导演或许把自己的电影和摄影机理解为拍摄一种人物状态,于是让观众见证了这段真实的文青失恋的过程。但导演需要想想,这个人物的状态,具备让观众付出90分钟的魅力吗?这个问题考验导演的阅历和创作能力。
可能是这次东京两电影节看下来最喜欢的中国电影。失恋旅行是一种对**冗余的还原,突出的是刻意的看与风景本身的无效,以及这种无效性缓慢的治愈效果。结构上明晰的处理:每次回归的惺忪睡眼与生活上的残缺,都在为最后的伤愈做铺垫。齐溪松弛的表演状态(在日本的拘谨,在香港高级公寓阳台的驼背,回到记忆之地时的振奋)是与时空相协调的。这才是还原旅行本质的作品,比又见奈良好一百倍吧。
真是又平又静,女主在日本的地铁里睡着了,我也在电影院睡着了,等我醒来时发现她还在睡...#70届柏林第三天第四场
#资料馆放映,脱离**的平静“私影像”。从头慢到尾,有几处还是在拧巴,片子和人,重要的是能自洽。摄影平稳,构图严整,“框”的选定,人物融于自然,大量空镜和“伪空镜”。后半段开始熟睡,“看进去了”。后排两个人聊了一整场,戴老师就坐在他们旁边,很抓马。
拍得很美的同时又不禁产生一丝忧虑,如果这种奢华的疗伤方式观众无法共享的话,又如何能指望观众共情最终的平静呢?
对比Angela Schanelec及柏林学派;作为中国导演,能拍这样严丝合缝按创作目的设计的电影大概做梦都会笑醒吧…脱离真实环境即乌托邦的理想状态,寻找导演自己(创作者)的天堂具有的认知是多元化、信念化甚至进化高级阶段对于“电影是该存在于博物馆还是戏院”的疑问,不再局限于电影的“生存”,而是思考于电影与人的“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