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破晓(港) / 奥若拉 / 极光
时长:181分钟
上映时间:2010-05-14(戛纳电影节)
类型: 剧情
语言:罗马尼亚语
地区:罗马尼亚 / 法国 / 瑞士 / 德国
导演: 克利斯提·普优
演员: 克利斯提·普优 卢米妮察·盖奥尔吉乌 瓦伦丁·波佩斯库 Clara Voda Catrinel Dumitrescu
更新时间: 10-11 04:24
资源状态: 可播放
简介:在一所公寓的厨房中,一对**为避免吵醒隔壁房中熟睡的女儿,低声谈论着小红帽的故事。郊区空地上,这个男人躲在一排废弃的拖车后静默地观察一群人,后者似乎是一家人。同一个城市,同一个男人:他带着两枚**击针穿越在堵塞的车流中。……更多>>
破晓时分原名:Aurora,又名破晓(港)、奥若拉、极光。2010年剧情类型片,创作于**尼亚、**、瑞士、德国地区,具有**尼亚语语言版本。由克利斯提·普优执导,并由克利斯提·普优任编剧,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克利斯提·普优、卢米妮察·盖奥尔吉乌、瓦伦丁·波佩斯库、Clara Voda、Catrinel Dumitrescu、Gheorghe Ifrim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于2010-05-14(戛纳电影节)公映。
在一所公寓的厨房中,一对**为避免吵醒隔壁房中熟睡的女儿,低声谈论着小红帽的故事。郊区空地上,这个男人躲在一排废弃的拖车后静默地观察一群人,后者似乎是一家人。同一个城市,同一个男人:他带着两枚**击针穿越在堵塞的车流中。男人42岁,名叫Viorel。他被自己阴暗的想法所震惊,穿越整个城市,前往只有他自己知道的一个目的地。 An apartment kitchen: a man and a woman ******* Little Red Riding Hood, their voices hushed, mindful of waking the little girl sleeping in the next room. A wasteland on the ****’s outskirts: behind a line of abandoned ...
看来任**浪潮都不是我的菜,首先美学观念上就背道而驰。影片的生活化、距离感和当下**尼亚社会问题的影射确实做的不错,典型的**尼亚新浪潮风格,可惜三个小时的片长,我几乎就是**去的,叙事刻意和观众保持着距离,实在难以忍受这种风格。★★★
纯自然主义的拍摄法,三个小时的片长,堆积了大量日常生活中无用的细节。推进情节的细节,导演又采用了极简主义的手法,一晃而过,淹没于庞大的无用细节之中。其实,生活的本身不就如此吗?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是可有可无的,而那些对于我们极其重要的东西,却一闪而过,只是事后回首,才惊觉原来如此。
布加勒斯特郊区六故事#2(希望#3不要等5年) 内向 敏感 距离感 感觉像是同年Rafi Pitts自编自导自演的《猎人》的姊妹篇
不推荐这部电影的原因恰恰因为它是一部好片。但你得经受180分钟漫长的近乎无逻辑的“摧残”。除了个别大师和东欧人,已经很少有人敢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拍一部长达三小时的影片了。Cristi Puiu的果然让人很难不联想起雅克.里维特,从形式到内里。这注定是一部好片,这也注定是一部让观众滚蛋的影片。
这么长的电影,我竟然没看睡着。。好吧。。。。
2000年以后的**尼亚电影无疑是世界电影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尤其是被人津津乐道的**尼亚新浪潮。从波蓝波宇的布加勒斯特东和夜幕降临超前的实验主义,到蒙吉斩获金棕榈的《四月三周两天》超强的现实主义,以及刚刚获得柏林金熊的《倒霉**》,普优的这部虽然不是其成名作,但也某种程度上受到了蒙吉的影响。全片所有的视点都聚焦在男主一个人身上,他精心**murder,**后的精神崩溃却表现得异常平静,而当结局的**来临时电影戛然而止了,留下了一丝意犹未尽的想象。
前有Elephant (Alan Clarke),后有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这种拍法犹豫不决,没什么强度。
社会有没有问题值得思索,但这种男人应该在第一时间被枪毙。以及,不要再出现这种自我意识从导演到主人公都狂妄磅礴的片子了,很难看,请创作者不要乐在其中甚至为此自豪。
如果放前些年,估计我能给此片四到五星,**尼亚电影总端上同样的现实主义素材,不免让胃口腻了。而且,此片中这个贼眉鼠眼到处打量的男主角,实在想把他拖出屏幕外来打一顿啊。
连城映对@ HKFA|喜欢,对暴力的刻画类比哈内克很合适,结尾愣是看出了幽默感。男主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看完一查发现是导演本人的时候笑到……杀前面两人之前的戏太**,没多少人的影厅里有个人打呼噜响彻全场,笑死我了。就是资料馆这个拷贝质量一般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