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大审判 / 施塔姆海姆 / Stammheim - Die Baader-Meinhof-Gruppe vor Gericht
时长:107分钟
上映时间:1986-01-30
类型: 剧情 犯罪
语言:德语
地区:西德
导演: 莱因哈特·豪夫
演员: 泰蕾兹·阿福尔特 乌尔里希·图库尔 Peter Danzelsen Hans Kremer
更新时间:
资源状态:
简介:1986年的金熊奖得主《施塔姆海姆》是柏林电影节历史上最富争义的得奖电影之一。当年的评审团主席、意大利女演员和摄影师吉娜·罗洛布里吉达在颁奖典礼上公开宣布,自己不同意评审团的决定,并使用“令人作呕的”一词来描述这部电影。……更多>>
审判原名:Stammheim,又名大审判、施塔姆海姆、Stammheim - Die Baader-Meinhof-Gruppe vor Gericht
1986年的金熊奖得主《施塔姆海姆》是柏林电影节历史上最富争义的得奖电影之一。当年的评审团主席、意大利女演员和摄影师吉娜·罗洛布里吉达在颁奖典礼上公开宣布,自己不同意评审团的决定,并使用“令人作呕的”一词来描述这部电影。 导演豪夫在本片里使用戏剧化但又间离中立的方式展现 了联邦德国1975至1977年针对第一代红军旅(RAF)***的审判,他大量使用法庭记录中真实的对白,同时掺杂了虚拟的情节。影片中的四名被告人巴德、迈因霍夫、恩斯林、和拉斯普届时都被关押于斯图加特城郊的施塔姆海姆**。他们与辩护律师一道质疑法庭审判的公正性,同时为自己的****行径辩解。庭审中大大小小的风波都体现在片中。审判中途,迈恩霍夫与自己的牢房中上吊死亡。1977年著名的德意志之秋**中,剩余三名被告**在同一晚上死于自己的牢房中。
影片在**味十足的法庭上度过,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面临着强烈的审判,这些极左****气焰张狂,完全不将政府**放在眼里,宣称恐怖**的必要性,对于社会的无情破坏并未超出**的限制,天生反骨,有了动荡的血液,审判也就显得无力。
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的审判过程记录,充分体现了柏林电影节的政治性。
在施塔姆海姆进行的红军旅审判算不上德国历史里的光彩一页,政治上与公众界对于这些****分子有着以牙还牙的兴趣,故而审判中的诸多程序都被人诟病。这部冷静的纪实性电影体现出辩护方与法官的最大矛盾,一面在努力将审判政治化,另一面则希望把被告人当做普通的刑事案犯处理。电影基本上是拍摄下来的戏剧作品,演员们的表演(特别是他们的口条)都令人赞叹,至于电影语言上的朴素在这种社会意义大于电影本身的作品里大概是必然的了。审判不了了之之后的德国,**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就这部电影引起的颁奖风波来看,恐怕是后者了。
[法律电影]2020-08-18在subhd翻了一版中文字幕@chaos
对着剧本看的,才能跟上他们之间的节奏。只要关于审判的纪录片,可能因为情绪高涨的原因,感觉像机关枪一样说话。RAF就像俄罗斯的***** Riot一样,是意识形态的牺牲品。所谓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以理解为一支极具攻击性的政治摇滚乐队。
*看无字幕,看得不认真,一边听相声一边看,看过留脚印
为****辩护,不得不想起《挪威7·22爆炸枪击案》,法制在挪威获得胜利,在德国遭遇惨败,任何人都有被法律保护的权力,即使他罪大恶极,再难以接受也一定要接受,法律是人民的降落伞,一条不合理的伤口便可让人民重重**。红军旅的存在是对****社会制度不满的宣泄,对红军旅的审判是因为他们触犯了法律,国家机器不能保证依法治国,红军旅的存在既合理,审判既没有立场,我们与恶的斗争将滑稽的成为合法的“****”“审判”**的****
这么看 就是系统内欢愉 虽然有推拉镜头 但不是高级**性问题
這是一段值得反思的歷史,也是彼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全片内容都是对抗的对话。无政府主义组织“红军支队”的被告批判法官为意识形态的工具、当局政府正回到***主义,气焰嚣张地抓住每次机会宣扬他们付诸恐怖**的主张,使审判变为一场关于****运动正义性合法性的激荡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