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坏情绪啊,没关系
一直察觉到主创人员的随意感和目的性,不太自然和舒*。这个创意多好啊,结果给我整成格林童话的样子,我们真的需要这种大和解吗?
这是我们在一遍遍看素材 剪辑的时候 把情绪嚼碎了 咽下去 吐出来 再反刍 在脑子里翻滚 在胃里消化之后 在有限的历程中抓住人物的光亮和力量 分享给大家的一颗颗原石呀~ ——剪辑师冒泡
第二集的老师是颍上县第一中学的王琳,不止一个受害者(用脚想都清楚怎么可能才一个),被网友扒出后以停薪阿睿父母为威胁企图令当事人下架视*。
你能想到拍精神疾病的纪录片是好的。 但,是不是太浅了,质疑→理解→合家欢。情绪是情绪,疾病是疾病。从情绪到疾病的过程必然有器质性的病变,这还真的“有关系”。 说没关系、拥抱不正常的自己的,请无偿归还我妈生健康大脑!!! 这下好了,大家都知道精神疾病没关系了。你甚至连价格也没拍阿,天杀的有些药品真的很贵阿!能不能帮我全额报销👌🏻↔️
节目名字好奇怪,坏情绪是人类定义,本身情绪没有分好坏
人类进步的本质是,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一口气看完了四集,翻了下豆瓣的评论,发现有不少差评,多数差评集中在吐槽片子拍的太浮于表面,只提出了问题没有给出解决方案,以及吐槽创作者为什么非要处理家人和解的合家欢式的结尾,显得很刻意,其实我感觉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应该是我们终于看到了我们的镜头开始对准这一类人群,开始聚焦这个话题,有人愿意对着公众自我剖析,有人拿出勇气袒露自己的脆弱,有人抛开内心根深蒂固的病耻感,有人愿意承担起为公众科普的责任,有人愿意将这一切记录下来为大家讲述,至于是不是中国式结局没有那么重要,有没有解决方案,能不能呈现方案,这才是起点吧,有些事吧,它的出现就值得被肯定的。
题目很好,但内容对不上名字。看了两集感觉更多的是没被治愈只有展示痛苦。整体都太浮于表面,时长很短结局是病者假装自己被治愈,伤害者假装反思改变。从第一季第二个女生妈妈那句“我为了她愿意付出一切,甚至生命,这就是母爱”就能看出有多****,假大空地喊一些口号,其实连真正的感同身受都做不到
看完之后没有客观感受到心理疾病带给人的影响。反而偏文艺,可是这是病,不只是一种坏情绪,只有伤心流泪。躯体化的表现呢?药物的治疗呢?不是很纪录片,给我的感觉不是很好。 看了***,讲心理疾病太片面了,完全没有把这是个病客观表现出来。所表现的还是一种情绪。情绪所有人都有,正常**会有消极情绪。只表达情绪,展现亲人间理解就能治愈。这无法解释抑郁症相关心理疾病,反而是一种误解。
看了一集,不打算看下去所以就不评分了。只想问两个问题:情绪需要用好坏去区分吗?情绪和心理疾病这两个概念能等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