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死了又名Art is Dead、VLOGAME
《女他》之后“我”陷入创作瓶颈,在采访身边艺术家朋友如何突破瓶颈期之际,偶然在一间艺术家工作室里撞见一具**诡异的艺术家**,在好奇心和创作欲的驱使下,“我”开始拿着摄影机调查这个死去的艺术家,随之而来的事情也变得越来越奇怪和……不可控……
First青年影展看片补记二: 北京大学设立影视艺术教育以来,曾培养出过《许海峰的枪》、《黄克功案件》的导演王放放,这次又有了这部观众反响强烈的《艺术死了》的导演周圣崴。显示了最高文科学府在视听艺术创作教育的特色。获得影展“一种观点”奖。本片特色是将现代美术、传播结为一体,成功地将新闻报道、纪录片、故事片多元行当跨界。我在看到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时还在猜测,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是纪录片拍摄还是故事片虚构?将现代美术界的行为艺术引入传统影院,“玩电影”玩得一鸣惊人!缺点是最后之主题**,也就是思想表达还欠火候。 这次我看的新导演七部影片中三部都是以突破传统、形式创新而独具光彩。只是创新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上,也希望新导演们不忘掌握传统影视叙事的基础功。
影片一结束,圣崴便被镜头和麦包围。这是一部伪纪录片,或者是不是电影尚可讨论,但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一次行为艺术的实验
《艺术死了》是周圣崴导演的第二部长片,与其动画**作《女他》相比,在形式惊艳感和主题深度上一脉相承,犹有过之。趣味盎然。
哈哈哈,会玩儿,笑死了,居然毫无违和感,真亦假时假亦真,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也可以是胡说八道地一本正经。
3.4/5,一个大型交互式的行为艺术,对当代艺术圈的嬉笑怒骂。做成VR或者《黑镜-潘达斯奈基》这样的交互电影也会别有一番风味,有一点蛮有趣的,片尾曲其实是一段中文的倒放,暗合片中**死法的倒置。至于片尾曲正常播放是什么内容,得和导演要来片源,在剪辑软件里调整回来就知道了。
艺术死了并不是仅仅是一个电影,电影只是记录此互动过程的结果。它其实更类似西部世界一样的游戏局,我们安排了一些***引导玩家们**这个虚构世界观(**之死)里和各条故事线互动,然后以多种影像形式观察并纪录玩家们基于不同故事线被触发后的反应,所以它是一个存在于每一个玩家们脑海中的西部世界,我们只不过没有把这个游戏乐园实体化而已。
14届FIRST热度第一的片子,很多人没排上,确实是一部有意思的电影,或者说是一场现代艺术实验。承袭了伪纪录片/vlog形式,跟前作《女他》一样,电影呈现的内容本身就是一件件艺术品,尤其那块神奇的调色板(假如真实存在的话)。这次主创还充分调集了学院派和现代艺术圈的人脉资源,很多艺术家**出镜,所有人都是演自己,最后又以超现实方式作结。唯一“难忍”的就是手持部分拍得太晃了,我早上喝完咖啡来看一度想吐,视线避开大银幕几分钟才缓过来,看完出来听一位观众说她中途真的出来吐了一次...哈哈!但这不是缺点啦,伪纪录片通常都挺好吐的XDD
我终于在first见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那种实验先锋电影。在《艺术死了》这部电影中,导演玩了一个概念:是用一个谎言构筑一个真相,还是用一个真相揭示一个谎言。以游戏的思维去拍伪纪录片,拍纪录片的方式去拍剧**。而且导演本人非常行为艺术,一上来就说这部电影没有结束,观众也可以问这个虚构的艺术家问题,然后继续拍摄,这真的太酷了。
#FIRST#。录屏、采访、vlog,伪纪录片的形式和讽刺非常像「法治进行时」和「正常」。看到如此多当代艺术大拿出镜确实震撼到,导演调动资源的能力非常强。 展览拍摄一段是喜剧巅峰,后半段访谈和解谜的剧情同样很棒,但和前半段稍有割裂,最后走向悬疑又回到电影而非「游戏与拍摄」。
「浙浪潮·象山」以为只是抨下互联网,落到讨论艺术发现和毁灭、自我与他者、商业与学术价值上等话题时有些意思(特别是真·学界**们在以虚假的由头似乎是在真实地讨论自己真实的想法时)。一半人在扮演自己,一半人在不知情地参与纪录,挺奇妙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