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玉石的人又名Jade Miners
2012年底,緬甸政府軍與少數民族克欽獨立軍開戰後,許多原本與政府簽訂了合約、合法開採玉石的財團,被迫停止開採,綿延上百公里的玉礦區變成了戰區。緬甸全國各地的工人,湧入克欽省玉礦區,**開挖玉石。他們冒著被軍警逮捕、被土石**的危險,只為了挖到上等玉石,過上好日子
看完翡翠之城再扣一星吧,素材是稍早拍的而且是未加修饰大段长镜头的原始记录,只在最后有解释说明的字幕,所以可看度或理解上费劲一些,赵德胤也自嘲**电视台购买后夜里播放可治疗老年人的失眠,但剪辑还是有叙事规律的。最厉害的随着人物的行走劳作吃饭睡觉休息,观者也会有相关的累困饿饱的感觉。林象朗园。
纪录片的形式作为一个窗口,框住赵德胤内心对本土文化二度求知与对外来知识吸收细化的碰撞冲突,浓缩成一份自我电影美学的创作执念:以外界声音打乱连贯性(且比画面内容更为丰富),间或提示摄像机的存在(打破直接影像研究),承认电影作为社会一环对现实关切与改变的缺席,却又难言割舍。
趙德胤的劇**像紀錄片;紀錄片像監視器畫面。(趙導說:因社會環境因素,有些畫面是直接請工人拍的,他們拍一個長鏡頭高達四小時。剪輯很難。)
翡翠城的日与夜像土拨鼠之日一般不断重复,挖玉石的人像西西弗斯般永不休止,此处提供了**社会的一个缩影。尽管**拥有富余的自然资源,却因政治和内战等原因,大多数的普通人都难以维生,只能冒着矿难的危险去玉矿区**淘挖。
趙德胤拍紀錄片都像是拍遊記,換句話說就是不需要每部片座談訪談都講一堆有的沒的觀感就會好很多。 第一顆長達十五分鐘的鏡頭真的會有睡死風險
素材并非导演本人选择拍摄或是许多人为这部纪录片的冗长与无聊辩解的理由,然而龟井文夫拍摄《上海》时也没有亲临现场,通过给摄影师列清单的方式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素材,这不何尝也是一种方式?换言之就算这真的是所能入手的最有趣的素材了,为何不压缩至更合适的长度?一定要又闷又长才够艺术吗?荒谬
拍摄的恶劣其实可以用后期挽回一点,不如《翡翠之城》。
过于强调形式化的东西,是对内容的一种伤害。
我昨天在中文大学看了这部影片。不知道为什么现场没有人吐槽,反而听导演解释得头头是道。104分钟,20个长镜头,看不出任何连贯叙事。只是反应生活状态。既然导演觉得纪录片和故事片没有界线,那么纪录片也至少尊重艺术和观众。本片被认可,我想都是政治和文化原因,跟电影艺术完全无关。
没有玉石,只有工人。长,太长了,花一个多小时看工人一言不发地挖地,挖人。但喜欢伍和家里人通电话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