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记
襄阳才子张继华游学杭州,一日偶游西园,行至红楼下,被一枝红梅砸中头顶。原来是西园主人赵礼的养女王玉真登西园红楼,看望卧病的赵礼亲生女赵玉英**,见红梅绽放伸手折取,不料失手花落,刚巧打在张继华头上。张继华抬头看见玉真,误认为这是玉英有意借花传情以示爱慕,故喜心翻倒,想入非非。不久,张继华得人引荐暂寓西园,却未能如愿再见佳人。一天,他闻知赵**染病在床,以为是为他相思成疾,心中哀痛,跑去拜神求祷。回园时又遇玉真,以为是祷告灵验使**康复,大喜。谁知转眼即听园公说赵**刚刚病故,大吃一惊,认定方才看见的玉真是赵**鬼魂。玉真已被张继华痴情感动,但遭权高势大的丁伯宁强行*娶,于是夜半来到书馆找张继华表明心迹。张继华认定心上人已死,正在馆中设位追悼亡灵,突然看见玉真,以为是赵**亡魂赴招,吓得张口结舌,浑身颤栗。赵礼来访张继华,想成就他和玉真的姻缘,但张继华...
20160802电影资料馆,沈世华、钮骠伉俪出席,回忆当年拍摄细节,并打书《昆坛求艺六十年》。沈世华一身绛花黑底旗袍,步态翩缱,这部她与汪世瑜1979年主演的电影,她从来没看过。她吐槽当年电影与戏曲的冲突,“实在难受”,不满意:“那会我三十九岁,我到六十几岁也比她好看一点。”
真是没办法,我对汪世瑜,就是从头到脚,从年轻到老,都一直看不上啊;但沈世华还是好的。
月内元宵在杭州初见这剧(曾杰+杨昆),回来补刷了(汪世瑜+沈世华) 电影版。汪的风**不虚名,然后就记住了唐韵岚的茂儿。电影多少丰富了视角和内涵,对多戏仿与致敬感的这戏本身还是木有大爱。【小桃红】云遮雾迷暗荒郊,谁把那山隈孤冢吊也!
在电影资料馆没有字幕地看的。布景和镜头转换很不错。沈世华老师吐槽她的扮相不好,确实有点。茂儿的扮演者十分讨喜。总的来说这是以小生戏为主的本子,个人觉得汪的表演有点轻佻。
戏本身偏越剧 电影更越剧化拍摄 不及舞台版多矣
没想到会嘎好看,可能是近来看过最最有趣、完整的戏曲电影啦。全程高能,意识形态内容极少,跟当时社会背景有关。八月初在资料馆~
巾生魁首汪世瑜扮相俊美,身段大气,唱腔潇洒。如今生活中他是个很可爱的老爷爷,老顽童,最爱吃海鲜!!!
0802资料馆看的,沈世华钮骠到现场,也推销了书什么的。那天真是一波三折,最后去到了神秘的3号厅!第一次在资料馆看到这么多戏友!小厅。 看了才知道汪世瑜为什么叫巾生魁首!!! 没有字幕,古典的戏词并没有很好体现。他们说《十五贯》是第一个有字幕的戏曲电影。 因为是昆曲,多给一颗星!现场
汪王剧场版。 西园记一剧妙不可言,末了夏玉道张继华是聪明过头,我想情节上原是极简单的误会—解除,这中间观众与赵老汉是明白人,看滑稽,极快乐。全篇最大问题就是张继华王玉真都是戏精附体,彼此交言寥寥,却**过度阐释。想来人间误会多是不能面陈,彼此以己度人,不免想差了。不过也不是坏事,若非张继华读西厢记读得疯魔了,也没来由惹得王**起了一点春心。 节奏欢快,吃功力也费力气,两个貼旦也不错。文词上俗了些但恰到好处,毕竟这种节奏的也不大好多用典故。汪的张继华名士气多,书生气又拿捏地好。 张、王的一见钟情,还是颜控啊。归根到底两个颜控在对彼此过度阐释的基础上在封建**问题上达到了思想认识的新高度。
整体上是阴差阳错的越剧,但是很喜欢这句"我是无日见花不垂泪啊,一度思量,一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