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的拓扑学又名Topology of a Night
+ 一条时间的线路慢慢铺展开来,同时还有校园内无处不在的秩序系统,或许能走向更专注的调查,或许也能用更放松的虚构气息来刺挠它,毕竟我们在建立属于自己的夜晚节奏。当然,作者带着审慎整理,而电影也的确从密到疏,步入深夜的休憩中。
重要的不只是发现那些东西——宇宙里的物质和机器们,以及不同的生命体,而是看到它们如何形成自己的物理。一面墙上点点的发光物,它们亮起暗下的规律;一束灯光在河水里旋绕变化,上面也有别的**形成,于是摄影机也在进行自己的拓扑学。树叶与车辆,旗子和风,地上脚和塑料袋……事物沿着自己的轨迹,运动到相对的位置,产生了感人的映照。而任何具有吞噬性的影像,都因为距离的调整,成为了城市的机理。虚构般的场面始终存在,因为电影在感知现实,甚至在某个能量场里,虚构是如此必要。《爱的挽歌》的声音既是迷影,也是自发的回应。
还是不够散漫。实际上越去构建更多,越会放过更多。理想的收尾是不附加额外信息的夜月。
观感接近半年前在三宅唱展看《无言日记》,感觉似乎可以再精简一点。镜头有时直接与路人对视,有时小心翼翼藏在障碍物(树,护栏)后,挺想知道这些摆法有没有什么区分和讲究。
固定镜头的观察视角拼凑出一段私人化的夜晚,观众与拍摄者潜意识里在日复一日**同期待着偶然,全新的影像体验
+ 很生动的电影。语调从塔蒂 / 残酷剧场逐渐转向一种关切,但几乎从未失去精准。
尾声段落,撤空的楼内,观测者正顺利航向夜的深处,但令人困惑的**发生了:空荡的门口,有人推着行李箱离开,门重重地关上,让这个空的空间更加空了——好像有什么东西真正从这个夜里(片名“A Night”)逃走了,如同给予目光的奖励中掺杂的恶魔糖果。那些做着**运动的几乎成为粒子的人们(在旗子随风摆动的那个镜头中,景深处的人们甚至恰好与灯柱等比例,人们**灯柱的光晕再出来,好像某种夜之能量的代偿),以及所有被应允的期待,重新建构起眼前的荒原
重看。在遷向秩序的過程中可能缺乏對聲音錄入技術的利用(聲波被提升,或來自不同方向的設備採樣)?內部以界性區劃為因素的視聽維度疏密漸變——中國大陸學院的物/聲波體制
任何一位擅于“投机取巧”的创作者在看完此片后都应该感到羞愧。旅行者的眼睛…我想说即使没有荒原,但身边何处不曾存在美景?无论如何,这部电影如纤夫一般铿锵有力地拉动「夜的古船」通向细碎的沙滩,我们能够清晰地洞察他双手的茧,指甲缝隙的泥垢和手背暴起的青筋——犹如一张奇异的图纸。不是吗?我们第一次认识这座校园,看见整个世界倒映在窗前;一位女生发现打印店关门了于是东张西望。这是新的故事。在足够平等的愿望中,我们总会在某一处潸然泪下。即便作者存在更高超的技巧:拓扑学,如何组织物和空间的顿挫几何关系(布列松-雷乃),但最重要的,细心看向我们其实从来没有忽视过的角落,那不是我们“生活过”的地方,而恰巧是我们“正在生活”的地方。朋友们,一部旅行者的电影就这么诞生了,他可能在任何的星光中看到自己的篝火。我爱你。
于夜景的相繼堆疊中縮合在鮮活的當前,傾析出各異的生命體征。伴隨著對秩序的探勘,事物也四散至校園的諸角落。語氣可以更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