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电影狂(台) / Camera Buff
时长:113分钟
上映时间:1979-08(莫斯科电影节) / 1979-11-16(波兰)
类型: 剧情 喜剧 爱情
语言:波兰语
地区:波兰
导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演员: 耶日·斯图尔 莫格莎塔·札柯夫斯卡 艾娃·珀卡斯 斯特凡·希泽斯基 耶日·诺瓦克
更新时间: 08-06 17:36
简介:菲腊花了两个月的薪金买下八米厘摄影机,本想纪录刚出生女儿的成长,但厂长却要求他为单位*务,拍摄联欢晚会;误打误撞下,居然给他在电影节里捞了个奖。他登时雄心万丈立志成为纪录片大师,冷落**也在所不计。但镜头下的真实却不是人……更多>>
magnet:?xt=urn:btih:0cfe75fb080d78fdda09d8b1f83196a6f4d6da20&tr=udp://opentracker.i2p.rocks:6969/announce&tr=udp://tracker.altrosky.nl:6969/announce
磁力:1080p.BD中字.mp4
影迷原名:Amator,又名电影狂(台)、Camera Buff
菲腊花了两个月的薪金买下八米厘摄影机,本想纪录刚出生女儿的成长,但厂长却要求他为单位*务,拍摄联欢晚会;误打误撞下,居然给他在电影节里捞了个奖。他登时雄心万丈立志成为纪录片大师,冷落**也在所不计。但镜头下的真实却不是人人吃得消。当人民英雄的代价是好同事成了活靶,最後菲腊要在成名与道义之间作取舍。
我实在是受不了了,这种片子怎么就能那么闷,我实在也看不出里边饱含基老的热情。 他是因为爱拍/看电影才买的摄影机吗?不是!所以再讨论也和众生不同。 我喜欢他说拍片找到了真正有意义的生活,然而,看完我对自己的现状却感到了惶恐…
能说出“电影是至高无上的艺术”的老板,只想着让男主拍摄联欢晚会的一片祥和,而无法接受镜头里记录的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来被生活推着走的男主在拍摄影片过程中激发了热情和生命的新意义,自己的家庭生活却离他远去,在电视台上播放的影片大获成功却成了同事被开除的借口,在某种制度体系下,单纯的记录生活似乎都变得沉重起来。
基耶夫洛夫斯基着力点永远不是生活的两极,而是普通人,普通之境遇,以及无法摆脱的生活困境。这种困境可能来源于体制,可能来源于亲情。生活在这个框中,挣扎过程即是生活本身。矛盾迫使我们反躬自问,在冲突中缓解,并走向下一个冲突。
不是不喜欢平静安稳的生活,而是在那生活之***还应该去热爱或追求点什么——包括电影在内等艺术形式,能给予人类另外一双眼睛,更加真诚、善良和客观地看待周围事物。
在开始拍长片前基氏本人就是拍工厂纪录短片出身,难怪有那么多细节很真实,而且不仅有之后变成文艺青年束手无策的自怜雏形(最后把镜头对准了自己),还有后作中少见的揶揄和讽刺。当然最喜欢的还是那个看着很像斯科塞斯的男青年哈哈,在影展大骂片子都是垃圾,回头就被电视台收了去...
当有了新的希望,谁还会固守以前的生活。
到最终画面结束 对我来说几乎是部以日常生活为背景的恐怖片 胶片在机器中运作的小小噪声不停这个噩梦就没有醒来//甚至不需要生活在一起的人的理解 仅仅是忍让都极为珍贵 他们不会明白在他们眼中偏离了正轨而在本人心中逐渐**轨道的这种偏差美妙在哪 从这部影片来说 妻子记得的是日常记录 老板需要的是工厂宣传 理论者看到的是能够解释的影像 或许同事体验的是嘉奖的获得 而莫兹认定的是影像的真实//也许可以绝对地说 很少有人能真正抗住镜头 扮演角色至少比扮演自己要来得轻松些许 可信的虚假是人类自然的自我保护//人需要自怜以自持//“木乃伊情节”与“电影眼睛派”与“纪实性本质”
细节很有真实感。政治上的软化处理,但暗藏恐怖。运镜如主人公般规矩,比其巅峰作品要差是明显的。
生活好可比搞艺术难多了,凡事保持初衷难上加难。应该有很多基氏创作时遇到**困难的写照,也是他从拍摄纪录片到剧**的转折,爱好事业家庭的平衡点不好找,但他迷影的时候真的很可爱,还有年轻时酷帅的扎努西。而结尾的**又把我是谁该去哪做什么上升到了哲学高度来探讨影像和现实关系的这一终极命题,至少人没了还可以在胶片里活着。资料馆波兰影展修复版。2021北影节重看。
影像保留了已故之人的生动模样,留存一份记忆;影像记录了工人的工作轨迹,呈现一份观点。主角从拍女儿、拍朋友、拍工厂到拍社会,客体越来越宏大,同时也是背离初衷越来越远,疑惑丛生,最后拍起了自己,这是一次自己与电影直接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