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难忘原名:A Song to Remember,1945年剧情、音乐、传记类型片,创作于美国地区,具有英语语言版本。由查尔斯·维多执导,并由西德尼·巴克曼、恩斯***里施卡任编剧,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保罗·穆尼、梅尔·奥勃朗、柯纳·王尔德、尼娜·弗彻、乔治·库鲁里斯、霍华德·弗里曼、***贝凯希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于1945-01-18公映。
对音乐充满天赋与**的钢琴神童肖邦生活在纷乱的战争时期,祖国波兰正在被沙俄侵涉,他的音乐老师遂不懈动员他前往巴黎发展。长大**的肖邦(柯纳·王尔德 Cornel Wilde 饰)愈发散发着爱国主义精神,不仅秘密参加**会议,还当众拒绝为沙皇演奏钢琴,为此让自己与亲朋陷入危险,不得不连夜逃往巴黎。在光华陆离的艺术国度,肖邦邂逅了女强人作家乔治·桑(梅尔·奥勃朗 Merle Oberon 饰)并被其深深吸引,然而乔治·桑对他的爱却更多的是一种占有,她让肖邦断绝与旧日联系,专心在屋里终日作曲,只准到****演奏,不准举办公开售票的演奏会。就在与世隔绝的爱情和音乐空间里,肖邦的肺炎日渐恶化,而与此同时,远在波兰的亲朋却在最近一次抵抗运动中全部被捕,急需赎金。而虚弱的肖邦,唯一的筹钱方式只有赌上性命举办演奏会,一面是**的极力反对,一面是故乡人民的安危,面前是...
奖项名称:第1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男主角:柯纳·王尔德。
最佳原创故事:Ernst Marischka。
最佳摄影(彩色)
艾伦·M·大卫、Tony Gaudio:最佳音响效果。
John P. Livadary:最佳电影剪辑。
Charles Nelson:最佳配乐(剧情、喜剧类)
该片描写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巴黎,寓居**的肖邦为着事业和爱情、个人与祖国,经历了爱与恨、灵与肉的心灵冲突。而后决心以巡回演出募捐筹资援助浴血奋战的爱国志士们。该片始终表现的是肖邦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遭受苦难后的悲愦和对故国思念的赤子情怀。尤其是《英雄波罗奈兹舞曲》贯穿整个影片,是整部电影的灵魂。
看完这片我觉得李斯特和肖邦才应该是一对嘛!从肖邦初到巴黎到最后死掉,李斯特才是一直在他身边的人啊!这里的乔治桑太讨厌,教授又太自欺欺人,肖邦从有志青年到因为****再到最后觉醒……只有李斯特比较正常。真是让人无语的一部传记片啊。。唯有音乐可以拯救如此的无聊了。(31)
本片曾获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最佳音乐和最佳原创剧本等多项提名
10——9分。小时候看的时候总在想,给他换个**试试,也许能活得长些。
坑我无知青年的泪啊……影片把乔治桑描绘成**怨妇,而肖邦变成无脑青年,任人宰割,也就最后爆发一下,自我来一发……但就影片来说,骗骗不是很了解的人还是**的,不过和史诗差那么多也就太坑了……话说某夜曲遗作硬生生地变成了肖邦初期寄给出版商的稿子,这**太坑我了……
不懂音乐是什么的年纪看的,现在想来只有经历苦难的人才能迸发悲愤的**和泣血的旋律。乔治桑的美丽让人无法抗拒。
不要当成传记片看啊,这个是教师节**魔改版。肖邦的角色实在无法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就是个惨遭老巫婆密室囚禁的、被高领毛衣勒到中暑的可怜人,戏全被保罗穆尼抢光光。穆尼上岁数后邪气全无,善良正直满腔热血,还有一点可爱的狡黠。。。感觉很适合演比尔博巴金斯哈哈。
上译配音版。从青春理想的角度探讨了肖邦短暂的一生,是为了解放事业牺牲小我,还是为了艺术自我保全?电影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艺术要*务大众。可以说是很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部美国经典文艺片。但对于乔治桑惜才的心情我还是理解的,幸而主创没有把角色脸谱化,而最后音乐天才的殒落更有了震撼人心的真实力量了。
故事性完整,缺点是并不是特别符合事实。看完后老师才说。
儿时看到沙俄士兵经过的愤怒砸琴,跟离世前的奋力一搏原来是遥相呼应。一世过后李斯特和肖邦这种惺惺相惜才是全片最纯粹。
又是一部特艺彩影片,让那些演奏会显得异常的**。扮演肖邦的演员应该选个更苍白点的吧,不过有了保罗.穆尼扮演的教授必然戏份都会被他抢光换**不会有大的改变,这个编剧就如此憎恨乔治.桑吗?李斯特与肖邦在降A大调**波兰舞曲中的握手很震撼。PS其实也只有那首**波兰舞曲才是本片最令人难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