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壑岛涸又名3 Islands
影像形式很短视*,不管是画幅还是分章的设计,以及手绘实时的“字幕”形式以及亲自的口述,都带出一种当下影像最为“方便制作"与“私**播"的**性。对于父母情感的矛盾且对立,主要表征在一段两人之于其看法的录音的平行剪辑,而之于亲密关系的自我阐释(包括对父母、对男友)都很精神分析式,深究其实还是陷入一种作为少数群体的自我认同焦虑之中一急于给自己的身份寻求一种区别于“正常"的理由/借口。
很真实,很敢拍,很有技巧。明信片叙述很有意思。
以过往故事回忆及私人谈话记录组合而成的私影像,从我到父母到祖辈再到性及感情相关最后回到当下的结构非常值得说道,极其锐利且全面,相当于从起点开始回溯自己和自己的性意识,把隐私全盘托出而将自己层层解剖给观众看,实在很有勇气。虽然大部分素材好像都是决定拍短片之后才返乡拍的,但每一章借由在明信片上一点一点涂画并书写故事的方式,依旧积累起了足够的时间感,观众仿佛跟随导演去慢慢擦拭那些记忆上的尘埃,重新还原、见证、梳理有关于他的或珍贵美好或难以回首的「从前」,最终抵达一个更加清晰的「现在」——也许从那份清晰中,就能找到通往未来的姿态。看完之后还感慨家庭影像有时总扮演了一个掩盖孩子羞耻、提供对话可能的角色,摄像机挡在眼前,似乎就能汲取到力量去直面那些以往总是下意识回避的话题,支撑自己跃过那沟壑般的沉默。
我也曾在爷爷**家每天数日子期盼爸爸妈妈能来看我……
私影像。可能是素材缺失,很多章节部分都有点流于散文念白,作者的文笔是真好,文章一定写得不错。@偶发空缺短片室
#浸会影展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自己同样也有小时候母亲不在身边的经历。
最打动我的是父子那场戛然而止的夜聊。儿子问爸爸,“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是被各自的妈妈溺爱长大的孩子?”对摄影机充满防备的父亲突然陷入几秒沉默,他的眼神是一种被甜蜜回忆拖拽的失焦。我猜他在那一刻无法避免地回想到他的母亲,回想到***是无法被阻挡的。那几秒的失焦,对我而言,是电影存在的意义之一。
导演很勇敢,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剖析自己以及自己的亲人,并且毫无保留地向观众展现。妈妈真好,有许多地方听了让人动容。
私影像很冒险,纯记录的形式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有点偷懒(。所以看起来更像是成色还不错的**视*,有些剪辑还蛮好的。
打电话给妈妈,每天数一遍离可能见面的周五还剩多少天,这个点很*中我,因为我小时候的一部分周末就是“周五晚上快乐地吃爸爸带回来的鸡腿,周日下午又要赶作业又要分别”的模式。需要足够的真诚和敏感才能让这个触动人的瞬间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