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条鱼原名:媽媽是條魚,又名murdered woman(英)
我妈虽然没这么唠叨,但也差不多。每天要我叠被子,我不妥协,每天提醒我现在是几点了或者公交车还有多久就要到站了,我对于部分对于时间的焦虑来源就是她。影片里鱼大仙便是母亲的**与**所在,鱼大仙死了自己的希望便破灭了。当然是爱着母亲的,却也希望她能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良善的健康的。
没想到豆瓣有条目。一年前看的,我想说很棒!节奏把握得好,短短二十多分钟把故事以有趣的方式交待清楚,有很多奇幻元素,特效也有,是我喜欢的类型。作为毕业作品我觉得是可以打五星的。导演前途无量哈!
蛮好的,有想法、有表达,喜欢美术。
年末补标12.2,香港浸会电影学院毕设短片放映。缺失立体的男性角色不是这部片子让我最不舒*的地方,问题在于女儿将自己塑造为母亲的信仰(对象/对象的替身),自恋与厌母的心理交叠,最终达到一场包含弑母暗示的**,此间母亲始终被女儿凝视着,这种傲慢加上结尾剧本明显的草率,让人不适。
在理应按照情节发展从窒息过渡到温情的故事的结尾,女儿恢复原来的身体,冲出房间拥抱自己的母亲时,短片却安排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镜头一转,女儿发现拥抱的依旧是那个饕餮大嘴的鱼头怪兽。这个看起来脱节于前文,顺理不成章,甚至显得有些嶙峋的结尾,却或许是创作者真正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留下的一根「拧巴」的刺。就如面对映后观众对于「结尾和解究竟是对母亲还是对于鱼」的疑问时,导演给出的那一个全然否定的回答一样——就算获得一个旁观的机会看到家长自身的局限性,理解他们的做法,对他们感同身受,但依旧是做不到全然的拥抱,而只能是「都没有和解」。这或许不是一个完全贴合剧作逻辑的结尾,但它借由创作者那份「我自己也还是这样」的诚实,意外地贴合了每一个这样家庭长起来的孩子的状态,成为如此别扭的亲子关系的一个精确的侧写。
是从哪里开始触动的呢,应该是母亲在**中几千万**改善生活时,女儿在一旁向父亲要生活费的时候吧。前几日看「目迷五色」,其****比为玉虫厨子里的玉虫,即便过了多年仍然姿色不减。可**终究不是玉虫,到了一定年龄会被丈夫嫌弃,会被儿女嫌弃,于是将自己的自尊全部放在鱼大仙身上。可除了她自己,谁又会明白鱼大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