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前的蒲公英又名Bitter Sweet Ballad
失望是有的,如此题材却如此圆润,看不到尖锐的表达,也仅仅比央视纪录片多了一层微妙的讽刺而已。视点分散均匀而不够聚焦有力,富余的机位和分镜消散了纪录片的真实感在场感,让很多场景显得更像是一种浮于表面的采访。 其次,题材和视角都略显平庸,蒲公英这样的中学,其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机会,已经胜过中国绝大多数乡镇中学了,它一再与北京的文化资源作比对,显得格外矫情,而且不断渲染的离别气氛也让影片的表达浅尝辄止,它本可以探讨更多底层教育资源分配的,虽然受制于**,毕竟获得了龙标。再者,影片对个体的学生心灵的呈现也极为有限(参考周浩《高三》),女孩对镜假笑那一段是为数不多的华彩段落。
看的时候倒还没有感觉,一结束就开始止不住猛哭。穷真的是一把钝刀,一点一点地割掉每个人的一生。
这个片子后劲太足了,整个观影过程心都被一种淡淡的悲伤揪着,成长真的太痛了!
这音乐学院老师真的能把人气死,,
First第三场,袁老师来了现场。是个人比较喜欢的偏温暖的纪录片,每个孩子都很阳光,王路遥、冯小云两个女生太令人心疼了,给冯小云打D的那个音乐学院老师是**。
第2077部,北京真实的《放牛班的春天》,教育的理想主义迸发在这个不断流动的学校合唱团的教学。怀斯曼式《高中》的不介入,看合唱团学生的学习唱歌体验,哪怕这些体验其实对学生的生活带来的只是一点音乐的回忆。但是就像映后的学生说的,这个学校仍然会被某些体制的影响。而那些东西感觉被舍弃掉了,让这部电影的“求龙标”的讲述过度求稳。有一段,学生们可爱,但是老师有一次直接把阶级带到了教育,感觉残酷的东西,或许在影像以外真的存在。
克制、温存,小男孩趴在桌子上听着女生合唱班的夜晚让人感觉感觉虽然苦闷的生活中还是有那么一些美好存在的
清影工作室出品的作品,一如既往贵在选题,在过审的边缘上闲庭信步
去过北京去过日本还去过***的我感到些许惭愧。
和前一天看的相比,真是厉害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