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达镜头下的帕索里尼——1967年纽约原名:Agnès Varda - Pier Paolo Pasolini - New York - 1967,
纽约是poverty/ 电影是reality expressed through itself/ 他拍电影不是受宗教而是意大利绘画影响/ 浮光掠影42街+the doors的配乐/ NYFF61
复古,时尚,轻松,简单,人文关怀与影像对话。40岁才接触电影,也分不清虚构与现实。天才是**的。扛着相机去纽约街头拍三分钟,也很难拍出比这更好的时尚感与人文感。瓦尔达和帕索里尼的魅力。
两个欧陆文化人在纽约街头摆酷**。在这*格面前,纽约也就的确只配得上帕索里尼的形容:“贫穷”……帕索里尼讲得一口标准的意大利口音法语:r不发小舌颤音/ʀ/而发齿龈颤音/r/,字母u永远读/u/而不是/y/……于是他就会把“在路上”讲成dans la roue,“我的图像执念”讲成** obsession figourative…🤓(可以在**电影资料馆线上放映厅HENRI看到: https://***.cinematheque.fr/henri/film/154644-pier-paolo-pasolini-agnes-varda-new-york-1967-agnes-varda-1967/ )
#NYFF 10.8 映后有贾木许的Q&A,映前这部小短片作为intro真的好有意思。帕索里尼太帅了,纽约太脏了。每天地铁1小时来**中心看电影,路上突然感觉自己真的是“New Yorker”!
两位欧陆知识分子在纽约四十二街的漫游与遐思。四分钟中字全片在线:https://***.bilibili****/video/BV1se411n75C/ 。
NYFF61-MOMI 纽约贫穷,肮脏,可盖不过的是光怪的灯影和陆离的人,嘴上永远骂着纽约,可还不是随手间就把最美的纽约记录下来,因为每一次认真睁开眼看到的纽约都是最美的纽约。我太爱瓦尔达的摄影机。
开头结尾都是the doors,好评~片子虽短,关于虚构和现实的议题倒挺有意思。
【NYFF61】 奇美拉映前。一个电影**的落幕,和另一个**的开始。想念瓦尔达**。
清晰与虚焦,都是一份电影的真实
16毫米胶片能修复成这样效果太好了吧,和《奇美拉》搭配放映非常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