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休憩处原名:Averroès et Rosa Parks,又名At Averroès & Rosa Parks
B / 材料组织思路更朴素段落内强度更高的《坚毅之旅》。在对面容的聆听与静观中积蓄能量,直到结尾几处微小的镜头推拉运动产生与人物情感的强大共振,从而连接起电影与“疯狂”共通的乌托邦维度。
想起了七年前同样是在Berlinale看《囚》时的啼笑皆非。都是防御机制失灵的可怜人,只能从不同症状患者所披露的生活史的一角来揣测每个人的苦难根源。医患对话与小组讨论勾起对医院(去)制度化边界化的反思。患者们对工作与社会的解读,“我想要一个拥抱,却得到一杯酸*”,还有那个自大妄想患者的狂爆金句,也让人印象深刻
#10291. 74th Berlinale-Berlinale Special。尼古***利伯特的***院三部曲第二部(跟上一部也有关联,多次提到“Adamant”)。其实议题还是很明确的,如何处理”住院治疗“到”重返社会“之间的这个过程,以及(不同症状的)***人对社会议题的认知和讨论。不过导演可能更感兴趣的还是不同病人的独特逻辑,放了很多相当长的医师与病人诊疗的素材。精彩的还真都是群体讨论和跟社会议题有关的段落,比起上一部还是稍稍逊色了有点。有个“******”的病人实在是太精彩了,会20国语言的高知,聊起哲学和教育头头是道,现场爆笑之余还有鼓掌。主持映后的策展人都建议导演多加一部就聚焦这个人物……
#HKIFF 像是Sur l'Adamant的续篇。与怀斯曼的机构拍摄法不同,尼古***利伯特专注于人,这次是一系列精神科医生对病人的采访。很多有意思的人:有个人将身边人**成已过世的亲人;有人去了寄养家庭却被要求改变信仰;有人会40种语言,批判教育制度的离谱,甚至还提到了「上海有人从楼上跳下来」(……)最后组成一幅人类状况(这些病人未必比外面的「正常人」更不正常——「有自洽的逻辑」,「别拿你的现实再来烦我」)众生相。
4.5 比坚毅之旅好,进特别展映有点可惜。继续关注***人治疗,聆听是重点。最后几个人物尤其动人。
继“Sur l'adamant”之后***院三部曲之第二部,这一部是住院部里的情况,所以病人状况一般属于比较危急的,从片中也可以看出。那个老***片段,看的真是艰难,而那个哲学老师大哥,实在是好好笑。就像一个在住院部实习的同学跟我聊天的时候说的,***院里属于另一个时空的世界。
承接了《坚毅之旅》,但同类型观看起来,因为明晰的医患关系,较前作少了不少趣味。更聚焦于个体的案例,病症的形成叙述以及重返社会的尝试。电影在其中更多取用了听的功能,提供给患者关切与在意的在场的耳朵,隐形的聆听者。
J’ai tellement peur que j’ai envie de crever
***人们的心理咨询,***人总是最接近哲学家的人。
那些被我们定义为***患者的人可能比我们更勇敢、清醒。三个比较打动我的细节是一位女患者拿着一本书对着镜头说,现在我还不能阅读,但我知道阅读永远不会离开我的生活,它会回来的;一位男患者说药物就是**;另一位男患者笨拙地在草坪上弹着吉他。那些被困在***院的日子,他们并没有放弃生活的诗意。